【百育教育】最强势家长“服软”:我们的孩子,终将平庸
发布时间:2020-12-19
01
在我认识的人当中,在教育理念方面,同为衡中学生家长的胡子宏应该是最强势的一个。 他是衡中教育最坚定的支持者,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,甚至近乎偏执。 他教育孩子的格言,就是要求孩子“刻苦到偏执,勤奋到忘我,专注到无与伦比”。 最终,他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,毕业后赴英国名校留学。 有意思的是,前两天他发了一篇文章,题目是“衡中学霸也会优势殆尽,让我们坦然承认,孩子未必有多大出息,尽力就好”。 原来,孩子留学回来,独自北漂,虽然找工作不难,但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,却颇为不易。 即使一路走来头顶光环,最终也是泯然众人。因此他专门撰文,告诉家长们要坦然接受孩子的普通。 02 在评论区也特别有意思,有人说,“第一次看到老胡以平常心写学习而不是偏执狂了”。 有的网友留言则不乏哲理,“人生几大境界,接受父母平庸,接受自己平庸,接受孩子平庸”。 有的网友则更加通透:“想起前几天自己写的朋友圈,最后一句话是,最后的教育,就是拼尽努力后,认命”。 …… 说实话,老胡的心路历程,我也已经体验过。 只不过,我的孩子没有老胡的孩子优秀。 老胡是在儿子研究生毕业后才看到了孩子的普通,而我则是在高中就知道了这一点。 不谦虚地说,在儿子上高中之前,我们考大学的目标一直是北大清华,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学校。 但等到了学霸云集的衡中才知道,清北并非为自己所准备,纵使拼尽全力,也达不到那样的高度。 小池塘里的大鱼到了大池塘里,有的仍然是大鱼,但更多的是变成了大池塘里的小鱼。儿子显然属于后者。 03 其实绝大多数父母都和我们一样,对孩子的期望值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一点降低的。 仅仅说学业目标吧,孩子刚刚背上书包上学的时候,哪个家长没做过让孩子当学霸的梦?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清北?等上了小学,一些人已经调低了目标,只要孩子能考上一所好初中就行。 而上了初中,不让孩子上职校已经成为一些家长的愿望。到了高中,仍然把清北定为目标并最终实现理想的孩子,凤毛麟角。 大部分人,能考上一所211院校就谢天谢地了。 其实就算那些最终考上985,考上清北的孩子,也必然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变得普通。 著名学者、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在演讲中坦承:“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。” 不仅是老胡的儿子,不仅是刘瑜的女儿,绝大多数孩子,成为普通人的脚步都势不可挡。 在某一领域最终做到最好的,毕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人,绝大部分人都命中注定会成为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。 如果人生是一场比赛,如果夺得冠军才是胜利,那么我们大概率会失败,这就是现实。 04 也许有人会问:既然如此,我们还有必要努力吗?奋斗的意义又在哪儿? 白岩松书中的一段话,也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。 他在书中写道:2012年,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,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那句话,叫“影响一代人”。 有记者提问:“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?”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:“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。” 这句话很正常,在中国,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,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:“同时,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。” 白岩松感叹,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。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,孩子从小到大,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?体育能影响一代人,其实学习更会影响一代人,影响一辈子。 我们不但要学会赢,也要学会如何面对输。因为,输才是人生的常态。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天花板的,县里的冠军到了市里不一定是冠军,市里的冠军到省里不一定是冠军,省里的冠军到全国不一定是冠军,全国的冠军到了世界赛场,也可能被秒成渣。 我们的学习也有天花板,清北不是凭努力就能考上,甚至,你可能拼尽全力,却仍然是班里的倒数几名。 我们奋斗的意义在于,尽量去接近自己的天花板,而不是在地板上趴着不动。 从某种意义上讲,大人的工作也罢,孩子的学习也罢,我们都是在跟自己比赛。 就像体育比赛不是为了拿第一,而是为了超越自我,更高、更快、更强一样。我们学习,同样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。 05 正如明珠老师对孩子说的那样: 我希望你努力,但并不苛求结果。 因为第一名只有一个,每个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。 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,无论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能够接受。 承认普通和平庸并不丢人,从来没有努力,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才丢人。 我们的孩子,终将平庸。我们所有人,终将平庸。 只希望,我们在走向平庸的路上,尽自己的能力做得优秀。
能够在最高规格领奖台的,只有那么几个,其他人,总会止步于某一个层次上面。
上一篇:【百育教育】英语单词也有“偏旁部首”,全掌握,背单词更轻松!
下一篇:【百育教育】50个有趣小故事,帮孩子成功记住英语形似单词,转给孩子看!